
- 时间: 2025-03-30
- 青瓦白墙的马头墙下,藏着徽州文化的密码。这片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的土地,用矛盾与韧性书写了独特的精神史诗。 徽商背着行囊走出群山,将“无徽不成镇”的神话刻进长江水道。他们用白银堆砌起祠堂牌坊,却填不满留守妇孺的孤寂。歙县老宅墙缝里,簪尖刻下的“日日思君”,道尽了四百年的离散与乡愁。 贞节...
- 时间: 2025-03-30
- 徽州匠人手中的刻刀在木石间游走,刻下的不仅是花鸟虫鱼的纹样。承志堂门楼上"百子闹元宵"的砖雕群像,暗含着人丁兴旺的祈愿;卢村木雕楼里层叠的万字纹,实则是家族财富的密码图谱;宏村承志堂的冬瓜梁上,用透雕技法刻出七层纹样,每一层都在诉说着徽商行走四方的艰辛——外层的渔樵耕读是示人的雅致,内里的摇钱...
- 时间: 2022-05-04
- 祭祖是徽州宗族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,在徽州最为重大的祭祖活动为祠祭。祠祭是在祠堂内进行的祭祀活动,为同宗族人聚在一起进行的祭祀活动,要求非常严格,为报本之礼,一般由族长或宗子主祭,祭祀分族祭和房祭。族祭由族长主持,族长由族中年长辈高、儿孙繁衍、德高望重的人担当。房祭由各房头房长担任主祭。在黟县祠祭...
- 时间: 2020-08-25
- 又是草长莺飞时节,空气中凝聚着花儿的芬芳,春风吻上了凤凰木的嫩叶。品着香茗,看着窗外一片新绿,我的思绪飞到了皖南黟县西递,那里心灵手巧的人们一定又在忙着炒茶吧?
去年这个时候,我们一行人来到西递。 西递整个村子被农田与湖田包围着,似一艘巨轮停泊在静静的港湾。民居鳞次栉比宛若船舱间间,石牌...
- 时间: 2020-08-25
- 黟县语言独具特色,是丰富的中国语言中的文物。
黟县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,是山越族人聚居的蛮荒之地,随后,由于中原战争频繁,大批北人南迁,来到这块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地。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,改造了山族人的生活方式。而山越人也以自己独特的语音,顽强地改造了中原人的语言特色。此后,在黟县这块土地...
- 时间: 2020-08-25
- 封建社会的儿女婚姻是靠“媒妁之言,父母之命”包办的,男女到了婚嫁年龄,便由媒婆从中做媒,通过排八字、换庚贴,选定“鸳鸯礼书”。准备完婚时,男方备送礼包,托媒人去女家“求亲”,女方选下吉日,写成书面红纸回帖,送给男方,名为“送日子”。
西递风俗一般是农历四月求亲、...
- 时间: 2020-08-25
- 一个人一生中有许多约定俗成的庆贺礼节。诸如:孕妇分娩前二、三个月,娘家选择吉日,外婆送一袋小孩子衣服,名曰“催生”;小孩出生第三天,俗称“三朝”,用艾叶煮水给小孩洗澡,俗称“洗染”,为少生疾病,讨个口彩。小孩满月,办“满月酒”,外婆家送“百发鞋”。满周岁,宴客大庆贺,桌上放一木盘,内放笔、墨、书...
- 时间: 2020-08-25
- 古人把孝列为伦常之首,大力宣扬“万恶淫为首,白善孝为先”。胡氏宗族的祭祀活动非常庄严隆重,正月初五,胡氏支丁(包括迁往外地外村的胡氏十六岁男孩)全部集中“本始堂”,由族长带领祭祖。遵循胡氏始祖明经公的遗训:“义祖大于始祖”,“改姓不改郡”,“儿孙后代不得复宗”。...

- 时间: 2020-08-25
- 洁白的粉墙、黝黑的屋瓦、飞挑的檐角、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以及高低错落、层层昂起的马头墙,绵亘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,穿行其间,思绪随着青石板巷步移景异,遥远的历史记忆渐渐复苏……
作为极具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,徽州的老房子是在特定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。“胸中小五岳,足底大九州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