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建社会的儿女婚姻是靠“媒妁之言,父母之命”包办的,男女到了婚嫁年龄,便由媒婆从中做媒,通过排八字、换庚贴,选定“鸳鸯礼书”。准备完婚时,男方备送礼包,托媒人去女家“求亲”,女方选下吉日,写成书面红纸回帖,送给男方,名为“送日子”。
西递风俗一般是农历四月求亲、送日子,腊月或正月举行婚礼。男方送给女方的二节礼,数量要多于一节礼,俗称送给女家“酒水钱”。女方嫁妆多少视经济状况而定,贫穷人家只有“一个马桶三个盆,两支蜡台一盏灯”,俗称“三支灯”。嫁妆中最讲究的是两样东西。一是马桶,内放红枣、花生、桔子等物,寓意“早生贵子”,一是同鞋,把新娘的新鞋套在新郎鞋中,意为“同偕(鞋)到老”。出嫁头天,要“待囡”,约人陪女儿吃顿离别酒,男方要在新房里办桌酒席,叫“吃暖房酒”。结婚之前,男方要请族中长辈两位老人(“好命老倌”和“好命老孺”)陪伴新郎、新娘。结婚那天,新娘花轿抬出“敬爱堂”正厅落下,青年礼生交替向前铺袋直送新娘进屋,高呼“一代高一代,一代胜一代”。拜天地后,新郎、新娘喝交杯酒,好命老倌要唱祝词:“一对金杯金线连,三生世上结良缘,男边酒真香,女边酒真甜,吃下交杯酒,到老都不嫌。”婚礼三天,由好命老孺陪同新婚夫妇上堂“分大小”,同时新郎新娘要“双回门”,要对岳父家诸长辈行大礼。新娘回门,当天须返回婆家。未满月,新娘不能在娘家住宿。回门转来后,晚饭前,好命老孺带新娘下厨房,口言吉利好话:“一切肉,二切鹅,做好媳妇再做婆”,“一畚金,二畚银,三畚给囝焙行裙”。古时,男尊女卑,讨媳妇热热闹闹,嫁女儿却冷冷清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