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递景区

漫步西递

发布于2020-08-266399人阅读

对于西递的认识,不仅是因为她保留了完整的明清古民居,而且更加值得体会的是这里的民风那样的淳厚。我生在西递,从小就和这里的人们结下不解的情缘,少年时期,因为母亲的去世,才举家搬离这里,但是每年总有几次来到这里,拜访我的长辈和少年的朋友。每次来时我都要站在牌楼的下面,很是仔细的端详牌楼;追慕堂内我要认真的品味那几个大大的字,不仅是书法还是做人的道理。 

    随着年龄的渐长,我对于事物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入。在外地求学的时候,我与同学谈起西递时,他们的眼中多是羡慕。那时的西递还只是安徽的一处小小的村落,人们都在惊讶的观看着西递神秘的面纱,期待着能够亲自揭开。那些年,我有很长时间都在想,我生在西递是我一生的幸福,如果我能够回到这里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。


    终于在我大学毕业的那年,我如愿的来到西递的中学执教,让我真的实现了愿望,让我真正的贴近她。白驹过隙,算到今天也已经有十年了。十年里,只要有友人来,我都要带着他们到村中走一走,我自己做导游,因为我对于西递是那样的熟悉。如果说以前的我对于西递的认识是在于对于过去的回忆,那么这十年是我是我真正了解西递的十年。昔日的贫穷与落后与现在的富裕形成两厢鲜明的对比,西递在不断的走向外面的世界。
    十年的时间,是那样的短暂,弹指一挥间。这些年在家乡的老师的指引下,我从蹒跚而行到现在的大步前进。看着家乡的孩子,我唯一的想法是我所学的知识应当让它传播在家乡的土地上,家乡是个民风淳厚的地方,历经几百年的历史积累,文化底蕴的深刻需要今天的这一代人好好珍惜,去继承发展,而不是仅仅当作金元宝放在自己的口袋里,当作炫耀的工具。


    每次站在牌楼下面,我总是有一种想法,它应该给予我们什么呢?钱?养家糊口?不!这些都不对。看看牌楼前面的生意人,听听他们对于假货报出的天价,我难以致信这是今天的西递人——现代的徽商。翻阅黟县县志,谁都会发现明清时期的西递人是那样的有气魄,有胆识。那时的徽商可是以诚待人,讲究信用的。


    顺着弯弯曲曲的巷弄,我漫步走在青石板路上,回味旧日的时光。“耕读人家”讲究耕作与读书的关系,可见徽商是很有眼光的,他们能够大胆的把儒家一贯轻视劳动的行为推翻,提倡劳动与读书两不误的观点,很是值得现代的西递人学习。作为在家乡执教的一名教师,很是痛心那些很早脱离校园的孩子,痛心他们的家长眼光的浑浊和短浅。很多的家庭把子女当导游赚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,很多的就这样荒废了学业,耽误了功课。

    路还是那时的路,桥还是过去的样子。过了那座大路桥,不远就可以看见老家了,青砖灰瓦马头墙还有古朴的灰黑色墙壁,是那样的熟悉。尽管二十几年过去了,可是感觉就是不一样,毕竟那是家啊,它离我不远啊。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,又看见母亲挥舞着手召唤我。多么难忘的情景!尽管现在那座房子已经不属于我,但是只要看见或者是想起,就会有着像陈明所唱的《快乐老家》的感觉——它近在心灵,远在天涯!


    溪水流淌,又是一年的春天来临。溪水是我童年最喜欢的场所,吊螃蟹、捕鱼虾,还有在溪水中洗澡,孩提时候是多么的欢乐啊,可是少年的伙伴早已过了而立之年,溪水也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风情,缺少了潺潺的姿态。西递的水如金子一样,自古以来就是比较缺少的人们都是十分的珍惜。据说现在正在搞大型的引水工程,让村前村后的水活起来, 到那时又可以看见“水叮咚”的场景了。现在的村民已经吃上自来水,饮水思源,摸着那些井圈上的斑斑勒痕,可以想象西递几百年来人丁兴旺,每天是人来人往,潮流不息,早晨与傍晚的井圈周围聚集了多少的男女老幼。源头活水啊,这可是养育一方的土地!


    牌楼、祠堂、花园等等,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探讨它的价值,走进深巷古弄,每每眼光所见都是一道风景。清晨早起,洒扫庭除,开门迎客,雀儿喜上眉梢,又是一个采风的季节,西递已经不再是深山中的古庙,传说中的桃花源。眼熟的事物,常常是见怪不怪,但是漫步的思索,却是值得的,穿街走巷,偶尔驻足,我们总会发现一些是以前没有发现的天地,这就是文化的价值。漫步西递,我们会发现许多,我们可以肯定一些东西,但是更多的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,让我们的后人更好的利用他的文化价值。这可是挖掘不尽的